2009年NBA选秀:格里芬与塔比特的迥异命运
2009年NBA选秀大会被视为充满潜力的一届,洛杉矶快船队用状元签选中了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大前锋布雷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而孟菲斯灰熊队则在榜眼位置摘下了康涅狄格大学的哈希姆·塔比特(Hasheem Thabeet)。然而,十多年后回看,两人的职业生涯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状元格里芬:暴力美学的代言人
格里芬在进入NBA前就已名声大噪,他在大学时期展现出的爆发力和全面技术让他成为无可争议的状元人选。尽管因伤缺席了整个2009-10赛季,但他在2010-11赛季迎来爆发,场均贡献22.5分、12.1篮板和3.8助攻,毫无悬念地拿下年度最佳新秀,并入选全明星。
格里芬以劲爆的扣篮闻名,他与克里斯·保罗、德安德烈·乔丹组成的“空接之城”快船队成为联盟最具观赏性的球队之一。尽管后期因伤病影响状态下滑,但他转型为全能前锋,并在底特律活塞队仍有不错表现。如今,格里芬虽已淡出NBA,但他的职业生涯无疑达到了状元应有的高度。
榜眼塔比特:NBA历史上最大的水货之一?
相比之下,塔比特的NBA生涯堪称灾难。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2.21米中锋在大学时期以防守见长,曾单赛季送出152次盖帽,灰熊队希望他能成为下一个迪肯贝·穆托姆博。然而,塔比特的进攻技术粗糙,移动速度慢,难以适应NBA的节奏。
新秀赛季,他场均仅得3.1分和3.6篮板,随后被下放到发展联盟,成为NBA历史上首位被下放的乐透秀。此后,他辗转多支球队,但始终未能站稳脚跟,最终在2014年离开NBA,职业生涯场均仅有2.2分和2.7篮板。塔比特的失败让灰熊队的榜眼签成为NBA选秀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
为何两人的命运如此不同?
格里芬的成功源于他全面的技术和适应能力,即使受伤后仍能调整打法延长职业生涯。而塔比特的问题在于技术单一,无法适应现代NBA对中锋的要求。此外,灰熊队当时已有马克·加索尔和扎克·兰多夫,塔比特的成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09年选秀还诞生了詹姆斯·哈登(探花)、斯蒂芬·库里(第7顺位)等超级巨星,使得格里芬和塔比特的对比更加鲜明。格里芬兑现了天赋,而塔比特则成为“高顺位陷阱”的典型案例。
结语
2009年NBA选秀的状元和榜眼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格里芬成为一代扣篮王和全明星,而塔比特则成为NBA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高顺位中锋之一。这一对比再次证明,选秀不仅是天赋的比拼,更是适应力、球队环境和个人努力的考验。